自2020年成立以来,短短几年,我们就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三代光伏技术路线异质结技术与产品赛道上的头部企业。入选胡润、福布斯全球独角兽榜,是其中“最年轻”的异质结制造企业。
我们始终坚持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推动异质结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截至目前,我们已向全球60余个国家的客户交付了超过10GW的异质结产品,实现异质结产能、出货量全球双第一。
展望2025年,海外超70GW异质结新产能正在规划建设,异质结在全球渐成主流。我们将坚守“让光伏真正成为‘第一能源’”的愿景,希望在农业、交通、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将“光伏+”的无限潜力转变为切实可行的规模化应用,与环境融合,与自然共生。
我们初心如磐、迎难而上,突破功率和效率极限,探索降本增效路径,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持续引领异质结技术规模化、商业化的发展,助力全球新能源进步。(本报记者 李舒欣 整理)
公司位于阜阳市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2019年投产至今连年实现稳步增长,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阜阳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21年以来,我们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升级和转型,确保生产出满足动物各生长阶段营养需求的“专、精、特、新”高档饲料和动保产品。
新的一年,意味着企业发展进入新时期,我们将抢抓行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按照“由原来的农牧生产型企业向农牧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战略部署,积极融入行业发展的浪潮中。坚持一手抓质量,一手抓服务,向科研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发展,让新举措促进新发展。
未来,我们将力争实现由地方知名服务型农牧企业向全国著名农牧服务型企业跨越,为中国农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田斌 范林华 整理)
我投身建筑领域超过20年。这20年,我见证了行业的变迁,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坚定了我引领旭光集团不断前行的信念。
在此期间,我们始终致力于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完善,持续优化项目管理流程。从项目的规划筹备,到施工过程中的精细管控,再到收尾阶段的质量验收,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确保项目高效有序进行。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业界口碑,我们成功与多家知名企业、政府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带来了大量优质项目,有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迈入2025年,标志着新征程的开启。我们将锚定更高目标,坚守“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朝着打造国内一流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行。我们将以光和热为笔,勾勒城市新貌,点亮美好生活。(本报记者 王亚茹 整理)
作为一家集功能性纺织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聚焦纺织材料在民用、应急、医疗防护等领域的应用,依托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联合攻克了一系列行业发展难题。
展望未来,我们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蓝图。2025年,我们将聚焦“智造升级、绿色转型、价值引领”的发展目标,全面推动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优化升级。我们将推动“数智化”转型,打造全智能化“数字工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无缝集成。同时,坚持“绿色化”发展,上马绿色纤维及制品生产线和功能性高分子生物基生产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我们还将加强“自主化”建设,围绕阜阳市“6849”产业发展布局,利用现有研发平台,自主建设综合性产业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功能纺织新材料和特定场景下特种纺织材料的研发攻关,努力打造引领全省功能纺织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本报记者 田斌 王晓琴 整理)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用科技的力量守护每一滴水”为使命,扎根智慧水务领域,围绕“感知-诊断-修复”全链条,形成了以智能水表、漏损监测仪、管道修补器、管道连接器和开孔设备为核心的智能产品矩阵。
2024年,我们迎来丰收之年。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漏损监测设备,能够迅速而准确地锁定漏损点,在江苏省多项招标中中标,并在广州、保定、上海、温州、合肥和池州等地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2025年,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战略布局上,我们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建设智能产业园,打造行业标杆。我们正在建设集精密制造、技术研发、数字化运维平台于一体的智慧水务基地。二是寻求技术突破,引领行业革新。我们将依托CNAS测控技术实验室,重点攻关物联网管道修补器和电磁水表两大战略项目。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实现零瑕疵。今年年初,我们获得了“二检合一”计量专项授权,以此为起点,我们将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更进一步,实现全流程“零缺陷”管控。(本报记者 程金林 整理)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中式门窗、高端系统门窗、阳光房、铝艺门、金属护栏、铝合金美人靠、挂落等铝代木仿古建筑材料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已获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我们始终坚信,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产品质量,更在于对社会、客户和员工的责任。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共同面对了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让我们的团队更加紧密团结,进一步激发了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凭借自主研发设计,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潜力。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端铝代木仿古建筑材料。这些产品不仅成功解决了传统木制品的诸多缺陷,还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深信,产品的持久生命力源自其对用户的实际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态度。
2025年,我们将继续坚守“以人为本、诚信守法、科学创新、共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团队建设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王亚茹 整理)
2006年我们公司成立,主要生产人造革用聚氨酯树脂和聚酯多元醇树脂。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我们深知,创新与技术始终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我们将重点优化超纤系列产品,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和拓宽应用领域。同时,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同研发汽车革用树脂,并积极与安徽车企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产品在更广泛领域应用。
对于公司的年轻员工,我们始终寄予厚望,今年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我们将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实干精神和开拓能力的核心人才,为公司注入新鲜活力。在生产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生产流程,确保车间工艺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优质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将依托集团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撑稳健前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马功涛 整理)
我们公司旗下的企申宝———产业赋能托管中心自主研发的“达创云”政企协同系统,是企申宝的核心优势之一。该系统通过数据赋能企业,科学匹配项目,能够前瞻性地预判潜在风险,为企业的高效、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直以来,我们紧密结合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并以专业、精准的服务标准,确保业务的高质量交付。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整合业态,优化结构,集中资源与精力,进一步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同时,我们将深耕平台与数字经济领域,不断扩大平台的影响力;持续优化“达创云”功能,深入挖掘数字资产潜力,实现其变现与增值。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我们将聚焦高端咨询与交付团队,推动所有产品向线上发展,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优质的服务。(本报记者 吴泽玉 整理)
1999年,我们应时代之需,以创意者思想共同体的姿态踏上征程,历经26年的深耕细作,收获了斐然的成绩。我们与百余家优质企事业单位携手合作,成功塑造了多个知名品牌。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中国匠人大会、普哥品牌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行业典范;为京东打造的“东哥”品牌,凭借其亲和力形象深入人心;助力九华旅游优化品牌战略,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吸引了更多游客。
在策划、创意、设计、营销及落地咨询等方面,我们积累了许多实战经验,通过深度挖掘品牌的核心元素,精心打造高辨识度的“超级IP符号”,将品牌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资本,助力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品牌营销效能,还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为客户创造了更大价值。
步入2025年,我们将积极布局农文旅教卫、科创等垂直领域,秉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理念,不断创新细分领域的咨询服务能力,致力于构建一个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程金林 整理)
我们在电力安装行业已深耕近十年,凭借卓越的专业技术和细致入微的售后服务,为安徽各地的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安装服务,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024年,我们产值突破5000万元。
面对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规划。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致力于提升专业水平,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开拓省外市场,寻求与各地企业的深度合作机会,拓宽业务范围。
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将公司打造成安徽省民营电力安装企业的标杆,引领行业的发展潮流。 (本报记者 秦国根 整理)
Copyright © 2024 凯发护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